限量、高颜值、工艺复杂……特装书靠什么吸引(2)
“我认为算锦上添花,但读者会被特别漂亮的书吸引。”家里藏书量较大的上海读者章先生说,对于特别精美的特装本,读者自然是会有购买欲的,主要是收藏的心态,他就会收集同一本书的各种版本。
人文社文创部负责人邝芮表示,人文社起初并没有做《红楼梦》特装书的想法,自1952年起,人文社就开始出版四大名著了,2022年正好是出版四大名著70周年。人文社想将《红楼梦》最初版的封面复刻出来,和当时的《红楼梦》立体书项目一起上线。随着对工艺的深入研究,他们逐渐萌生做特装书的想法。
小胜最近在手机上“秒杀”的“甲骨文 x Iggy合作款”特装书《野蛮大陆》,让他看到这一市场的兴盛。
“首先,它的成本较高,适合的渠道有限,此外,读者‘尝鲜'之后胃口被吊得越来越高。因此,仅凭借特装书一举之力,改变当下图书市场的‘乱象'是不可能的,它只能被看作一次多元分众文化消费的探索。”王佳睿感慨,一本书的核心还是内容,原创优质内容的组织生产是图书出版的生命力所在。
特装书引发讨论的点,除了高“颜值”和收藏感,还有和普通版图书相比不算便宜的价格。有人热情追随特装版图书,也有人觉得100多元买一本书不太值得。
邝芮说:“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一个自己的圈子和爱好领域,特装书慢慢形成了‘收藏圈',读者之间有自己的交流。”
本文转自:光明网
小胜说:“特装书有一种工艺品的感觉,让我感觉书不仅是用来阅读的,也可以成为一种收藏品。”
虽然特装书风生水起,但王佳睿感觉成为市场主流还有一定难度。
所以,“特装书”为何开始流行?
王佳睿说:“很多出版人通常会打这么一个比方,消费者愿意花30多块钱去买一杯奶茶,却不愿意为同等价格的图书买单,但是定价高、几乎不打折的特装书在图书市场爆火,表明了价格并不是主导图书消费的唯一要素。”
读者刘梦某次购书买到了一本装帧设计如“残次品”的图书,正想找店家换货,结果发现这是“特装本”,和她一样产生误会的读者不在少数,不少人因此打了差评。
王佳睿认为,图书可以挖掘的属性很丰富,既可以在内容方面精耕细作,亦可以围绕装帧设计作一些文章。“特装书的创新,在于充分挖掘了图书的商品属性和审美属性,在这一过程中,它赋予了图书拥有区别于其他同类出版物的标识,由普通化走向个性化”。
“图书应该依靠内容、思想,以及成熟全面的装帧设计来成就,特装书也是如此。”王佳睿强调,如果偏离了图书的内容价值,单纯、片面地追求装帧设计,盲目迎合市场潮流,就会造成读者流失,影响自身品牌形象。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科分社编辑王佳睿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今年年初,会员定制本延续了之前的设计思路。《现代中国的形成》会员定制本3分钟售罄1000册,《亡明讲史》会员定制本72小时征订3200册。
“会员喜欢布面,我们会员定制本就是布面精装,四色印刷;会员喜欢中国风,我们会员定制本就是一体化中国风;会员喜欢高质量社科书,我们会员定制本就是社科精品。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会员需求,增加会员黏性。同时,通过特装本也能带动普本的宣传和销量。”青柠说。
邝芮说,由于《红楼梦》特装本的效果较好,读者希望人文社能够再推出一些特装书,因此有了现在的《山海图:山海经异兽图录》项目。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市场部营销青柠表示,其实,他们出版社没有版本意义上的“特装本”,而是依据会员需求与喜好而推出的会员定制本。
特装书成为流行趋势,人和图书如何更好相遇
让李可印象最深的是《哈利·波特》的特装本,不仅外观设计复古有趣,书里还有大量插画和魔法道具。李可买了两本,一本自留,一本送给同为“哈迷”的朋友。“《哈利·波特》的电影和书,朋友都看过好多遍。如果只送她一本平装本,和以前看的没什么不同。”李可说,一本精心设计的书,会让送礼者显得更用心。
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前推出的《白鲸》特别版,让不少读者感到颇有收藏价值。《白鲸》的环衬采用了湿拓画工艺。湿拓画,也被称为大理石花纹纸艺术,用调配好的油性颜料在水面画出各式图纹,随机拓印在艺术纸上。
特装书形成自己的“收藏圈”,爱好者互相交流
“800本书,两三分钟就抢完了。”小胜如愿抢到了特装版《野蛮大陆》,但也对其火爆感慨不已。“这本学术著作的特装版,竟然有这么多人抢购。”
文章来源: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qnshkx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6/1226.html